非小细胞肺癌的疫苗治疗研究进展
[标签:url]
[标签:科室]
摘要:多数 的发生与基因改变相关,这就导致新抗原的产生,免疫系统即对“外来物”进行识别,并引导T细胞相关反应。以前认为,肺癌属于非典型免疫原性 。
近年来,非小细胞肺癌(non-smallcelllungcancer,NSCLC)患者的生存率因手术、放疗、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各方面治疗的进展而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,但NSCLC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理想。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来控制、杀灭和清除 细胞,已成为 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。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最新进展,不仅推动了免疫治疗中非抗原特异性治疗的发展,比如,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,还推动了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或者说是疫苗方面的发展,使得免疫治疗成为十分有前景的治疗方式。这里仅对NSCLC的疫苗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,肺癌的发病率在癌症发病率中占第二位,死亡率遥居首位,其总的5年生存率约18%。80%~85%肺癌患者是非小细胞肺癌(non-smallcelllungcancer,NSCLC)。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,失去手术机会,而放疗、化疗不良反应大,大部分患者治 果不理想。近几年,由于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,肺癌患者有了莫大的受益,对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,同时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。
多数 的发生与基因改变相关,这就导致新抗原的产生,免疫系统即对“外来物”进行识别,并引导T细胞相关反应。以前认为,肺癌属于非典型免疫原性 。随着 免疫学的发展,发现NSCLC亦是一种免疫原性 ,可以表达 相关抗原。肺癌免疫治疗主要分为被动免疫治疗、主动免疫治疗和支持性免疫治疗。主动免疫治疗主要分为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靶向免疫治疗,其中,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为疫苗,而靶向免疫治疗主要为检查点阻滞抑制剂(CTLA-4和PD1/PD-L1)等。被动免疫治疗最常见的形式是注射重组细胞因子、免疫效应细胞、DC细胞和单克隆抗体等。支持性免疫治疗指通过非特异性的增加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,包括免疫调节剂等。
疫苗曾被用来预防和治疗 。例如,乙肝疫苗和重组HPV疫苗就是能预防可致癌的病毒感染所致的 发生。肺癌的疫苗治疗经验仍不足。因此,本文主要就非小细胞肺癌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,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。就疫苗的组成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别。
1蛋白疫苗
蛋白疫苗包括MAGE-A3疫苗、TG4010疫苗、EGF疫苗CIMAvax。其中EGF疫苗CIMAvax是古巴研制的,并且在最近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,它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 十分确切。
1.1MAGE-A3疫苗
黑色素瘤相关抗原(MAGE-A3)几乎只在 组织中表达,除了睾丸和胎盘,不在其他正常组织中表达。据报道,该抗原在35%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,而在55%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。该抗原的功能尚不明确,但是该抗原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。另一项研究发现,在104例NSCLC中,未见同一标本中部分 细胞MAGE-3抗原表达阳性而另一部分表达阴性的情况,只见到全部 细胞MAGE-3抗原表达阳性或阴性,说明选用MAGE-3基因产物作为靶分子对抗原表达阳性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,有可能对该类NSCLC患者的全部 细胞均产生杀伤效应。MAGE-A3疫苗是由重组融合蛋白(MAGE-A3和流感嗜血杆菌蛋白D)与提高免疫反应的蛋白佐剂(ASO2b和AS15)组合而成的蛋白疫苗。
一项随机对照的二期临床试验,入组对象是完整切除的ⅠB/Ⅱ期MAGE-A3阳性的NSCLC患者,共182例。被随机分配到疫苗组(n=122)和安慰剂组(n=60)。疫苗组的患者先接受5次诱导接种,每3周一次。后再行巩固接种治疗,每3个月一次。以无疾病间期(disease-freeinterval,DFI)为主要试验终点。数据显示,DFI(HR=0.75)、DFS(HR=0.76)、OS(HR=0.81)均分别有所提高。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在该试验中没有发现疫苗有显著的不良反应。
在晚期黑色素瘤试验中,发现了能预测MAGE-A3免疫治疗活性的基因标记。基于此理论,从MAGE-A3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早期NSCLC患者的Ⅱ期试验中,基因标记阳性的患者,疫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,显示了可喜的DFI(P=0.06)。然而,基因标记阴性的患者中,DFI没有明显的不同(P=0.65)。
基于该疫苗的潜在临床应用意义,研究者发起一项Ⅲ期临床试验(MAGRIT,NCT00480025),把MAGE-A3疫苗作为完整切除的ⅠB~ⅢA期MAGE-A3阳性的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。在标准的外科治疗伴或不伴辅助化疗后,患者将接受超过27个月的疫苗治疗。DFS是主要试验终点。227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入组。结果提示,试验组中位DFS是60.5个月,安慰剂组是57.9个月(P=0.7379)。而没有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,试验组的中位DFS是58个月,对照组是56.9个月(P=0.7572)。严重不良事件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。该研究提示不管是在总受试人群还是没有接受化疗的人群,MAGE-A3疫苗对比安慰剂没有增加DFS。这个试验也没有证实上述基因标记对MAGE-A3的治疗获益有预测意义。
1.2TG4010疫苗
MUC1是在表皮细胞表面的过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。MUC1通常在 细胞中过表达,并发生异常糖基化,这通常导致细胞不可逆的凋亡、T细胞抑制以及不良预后。TG4010是该抗原重组的病毒疫苗,载体是修改后的Ankara病毒,经修改处理后不仅表达 相关性抗原MUC1抗原,也表达IL-2。外源性注射IL-2是一个较强的免疫佐剂,它可以改变MUC1引起的免疫抑制。
一项关于148例MUC1阳性的ⅢB期/Ⅳ期NSCLC患者的Ⅱ期随机对照试验(RCT),接受6周期的一线GP方案化疗伴或不伴TG4010疫苗治疗。疫苗先每周注射,共6次,以后每3周一次,直至疾病进展。主要试验终点是PFS达6个月。结果显示,试验组PFS达6个月的占43.2%,而安慰剂组占35.1%(P=0.307)。中位OS也没有显著不同(疫苗组10.7个月vs.安慰剂组10.3个月)。亚组分析显示,NK细胞活化水平是疫苗有效性的潜在预测因素。NK细胞活化水平高的患者,中位OS要明显低于那些正常的患者(11.3个月vs.18个月,P=0.020)。NK细胞活化水平正常的患者,PFS达6月的占58%。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轻微,大多数为注射部位的反应、腹痛和发热。TIME是一项TG4010参与Ⅳ期NSCLC免疫治疗的ⅡB/Ⅲ期试验(NCT01383148),将重新评估TG4010疫苗加上一线化疗的 。该临床试验的主要试验终点是活化NK细胞在Ⅱ期试验中的预测价值以及Ⅲ期试验中的 ,目前仍在招募志愿者中。
TAG:
上一页: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期有多少
下一页: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因素
相关阅读
- 2022-05-03乳腺癌临床治疗面临的 12 大原因
- 2022-05-02化疗会加肝癌患者轻度认知缺陷
- 2022-04-19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治疗进展50年回顾
- 2022-04-1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偏高是怎么回事
- 2022-04-1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偏高如何治疗
- 2022-04-1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了解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